首页>>速记速录案例>>公建速记案例>>正在阅读

深圳双年展回顾与评点

  来源: 黑匣子速记    作者:  黑匣子速记    类型: 原创    发表: 2006/3/10    浏览:   


05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论坛系列论坛之九—深圳双年展回顾与评点
时间:2006年3月10日下午
实录内容:
 
主持人(张永和):我们现在开始今天下午的论坛。今天上午我们说到两个城市的比较,新加坡和香港。这个问题戴老师、庄老师都回答了,我觉得还有一个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看看哪些城市在电影里出现的比较多,反过来说哪个城市产生的电影导演比较好说明这个城市起码旅游价值要高,所以香港有了王家卫。我想了半天,想不出新加坡导演有什么能人。我觉得把城市放在一个文化范畴讨论也是一个讨论方式,今天下午突然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包括社会的范畴、经济的范畴等等。这真的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今天下午有两场论坛,接下来这场还是谈农村。介绍大新村研究的情况。下面一个论坛是关于双年展的一个讨论。一会儿我们艺术委员会的委员长、主席崔恺先生等等都会上台来。
    参与深圳大新村研究的一共6所学校,包括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刘宇扬老师三点半以后出现,包括北方的同济大学戴松茁老师,然后还有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三个学校都是由杜鹃老师一个人代表。本来杜鹃应该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因为一些技术性问题、签证性的问题,所以耽误了。所以就把这个差事让我给担当了。下面我接着担任主持人。深圳大学几位同学和老师可能已经回学校了,上午刘老师也把自己的观点谈了一点。下面先请同济大学老师谈谈他们关于大新村的研究。
 
庄宇: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讨论的非常热烈,到下午大家已经很困了,我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火车站。去年春节的时候,有一个记者采访了在火车站流浪的儿童,他采访的时候,很多警察说这个东西是偷东西、抢东西,反正认定这个儿童是一个坏孩子。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呢?记者问这个小孩平时靠什么生活,他说我从来不抢、不偷,只是捡人家的剩饭吃,然后还把捡来的东西分给伙伴吃。记者觉得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有人性的孩子,并不像警察所说的那么糟。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城中村是有两面性。早上曾主任站在政府的立场,认为城中村现在还有一些问题,当然他用毒瘤这类词语形容稍微过了一点。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也说城中村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场。我们这次做的方案代表了我们一些立场。
    城中村问题实际上深圳走在比较前面,在我们长三角地区城中村现在正在形成,深圳城中村已经到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而且他们有非常强的法律维权意识,他们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在城中村的权利。城中村在城市发展特别快的状况下大范围的开始展开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前期做了一个调查,第一幅图调查了深圳城中村改造的推进力量是哪些(见图),我们看到政府是起了主导作用。早晨有一个女士说怎么把城中村利益方都摆平,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焦点。事实上通过调查这也是一个方面。正如上午讨论可以看到,城中村对深圳最有贡献的地方就是解决低收入住房问题。他与一些不良影响相比更多的益处是提供了廉租房。对于城中村的改造,所有的评价标准都不是唯一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我们提出了这么几个观点:第一,怎么让城中村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两点。我们有一个概念叫做导入城市生活。原来城中村是一个封闭的乡村,逐渐我们导入了城市。以前解放时期,毛主席说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是城市包围农村。原来一块地政府允许盖240平米,他盖了480平米,还不够,今天上午说到一个村长盖了1万平米。怎么把它介绍给城市,城与村的界线就打破了。城中村有很多有益的地方,他生活非常丰富化,多元化。生活非常快乐。但是在一些豪宅城市区域里,相反人气比较差。这里面有一些大家可以思考的问题。所以有一个方案就是把城中村分割成城市街区向城市打开,通过一些规划手段引入。这是一个引入的概念。
    第二个概念,城中村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做规划之前一个价值上的判断。所以我们说做规划之前应该有一个更概念性的东西。这方面就是怎么样让深圳原有的产业加以置换。深圳原来是一个高标准的产业,比如IT,但是发展中并没有按照这个方向走,一些低成本的产业进来了,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低收入人群是使用城中村的主力人员。所以我们第二步,城中村要得到发展要抓住产业置换的契机。这个分析特别针对了南山区的定位,将来有可能朝哪个方向发展,谈到产业规模变化、产业内容变化。将来产生的职业也是与现在低收入者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产业发生变化,人员发生变化,城中村的市场就逐渐恢淡薄。城中村市场淡下去后,新的使用方式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灰领概念,他并不是一个高收入人群,他可能构成将来城中村最主要的居住人群。可能刚刚来深圳的一些青年人、创业者第一次入住城中村,他对城中村有所体会。当他调整了工作,就有可能离开了城中村。同时置换概念中我们也考虑了怎么把各个利益方,原有的村民、政府甚至包括开发商、廉租者几部分的利益方通过规划让他们得到相应的利益。同时产业置换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城中村本身已经兼顾外来文化和当地文化结合的一个契机,怎么融合在产业置换的大概念中。这样一来,城中村改造就变成一个非常整合的成果。他可能会有多种类型,这种类型分别给不同阶层使用。反映在空间上会有相应的特征。
    第三个概念,大家进入城中村后,特别觉得这里的容积率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我们以大新村为例,大家看这张图(见图),靠周边的容积率是比较低的,中间的容积率是比较高的,他有一定的原因在里面。根据这个原因,我们模拟城中村将来发展的规律。现在城中村大部分都是在市中心,高昂的地价使得他不得不面对被改变的压力,我们从容积率0.5到10,不同问题的可能性。让多种可能性合理分配在城中村。这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见图)。我们最后也提出另外一个概念,城中村始终处于演变过程,我们这边是发展非常快的。96年我访问波尔多的时候就看见深圳不同的变化,今天我们看到短短若干年,深圳的发展是惊人。从原来乡村到城中村到将来的形式,这个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种模拟。
    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研究的结果,城和村逐渐融合,界线逐渐淡化。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总结出城中村改造的可能模式有这么几种:第一,填充式。也就是城中村,适当增加一些有活力、关键的元素。第二,扩展。可能有30%-50%的拆除,按照城中村自然生长的规则发展新的建筑,这些新建筑与原有城中村建筑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多元的、比较丰富的城市空间。当然现在我们是大量推倒重来,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同,所以我们提出第三种模式,整体重构。可能有同行会提出问题,既然使用的人发生了变化,我们是不是还有必要沿用以前的逻辑进行发展?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时间关系,我就先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