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速记速录案例>>地产速记案例>>正在阅读

05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论坛—系列论坛之六

  来源: 黑匣子速记    作者:  黑匣子速记    类型: 原创    发表: 2006/2/25    浏览:   


关瑶:各位早上好。我是京基集团的,京基集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发展也就是十年的光景。在深圳市各个区都有京基集团开发的楼盘项目,作为京基一个民营企业,跟刚才前面的华侨城、招商地产不能同日而语,他们实际上作为一个企业办社会的开发模式。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的开发基本是以点带面。我们开发跨的区域很大,但是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刚才根据主持人的题目,环保与持续发展的观点,我想从我们房地产开发谈一些观点。房地产发展怎么跟环保、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呢?我觉得应该从整体的规划和整体的环境来考虑。尤其在深圳这个高速、集约发展的城市状态下,应该更有效的、更集约的来利用土地。这应该是目前很多规划专家、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意识是我们在实施和推崇好的居住环境,包括华侨城、招商好的居住环境、居住模式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更集约的、更环保的、更有效的利用土地,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作为华侨城、招商都是高尚社区的典范,但是他所付出土地的代价大家看得出来,能不能更节约、更环保的利用土地,这是一个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按照华侨城、招商开发建筑模式,我们付出的土地代价和成本是相当高的。这不是我们千万人口应该走的主流方向。我觉得只有非常经济、合理的利用土地,这才是最大的一个办法。如果完全摊大饼式的规划城市、利用土地,那我们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这一点,我们的土地非常稀缺了。

    实际上,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很好的前车之鉴,香港就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例子。香港整体的开发是一个立体系统,我们目前的状态实际上是一个平面的或者半立体的。刚才前面的嘉宾也讲了在香港生活非常方便,他不需要私家车,每个公共交通都可以直达居住区、工作地点,人们生活非常便捷。香港开发模式是先建系统,再建住宅区。跟我们开发模式有一些不同,我们可能注重表面上的、成片、成规模的开发,然后再去完善道路设施,实际上我们是在走一个相反的开发模式。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片住宅区没有交通、住宅设施,经常看到交通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在香港,首先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的交通系统,然后再建设住宅项目,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大方向来理解。作为一个小区的开发,我觉得整体、综合利用这才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W主持人(洪海):关总所说的就是要如何利用土地资源。我们听听李总的看法。

 

李宁:谢谢主持人,刚才第一轮嘉宾谈到很多关于深圳的问题,第二轮谈到关于生态、绿色住宅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不能脱离深圳实际。深圳只有2000平方公里的一个城市,北京是1.3万平方公里,上海是6000平方公里,广州是70008000平方公里,但是人口都是千万人口。北京规划应该走的是比较超前的。我们轨道交通很多年前就开始规划了,但是从交通来看,深圳每年的建筑是落在最后的。一个城市的配套建设量是深圳的5-10倍。这样一个交通体系下面,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的住区也只有提高容积率或者减少交通方面的成本,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一个宽裕的生活。

    实际上谈到这个话题,人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生态住宅?我觉得是三个方面:第一,绿化和环境方面。深圳在很多方面不具备华侨城或者招商这样具有原始风貌、有山林特征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就需要人工营造,人工营造就是对自然的模仿,在这方面不可能百分百做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整。比如我们看到小溪水,小溪水有可能含有细菌或者别的虫鸟,往往从卫生角度需要消毒,通过消毒可能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其他大型动物也不可能进来。于是我们水井里可能充满了蚊子,你把青蛙引进,青蛙没有天地,可能就会泛滥成灾。深圳在绿化和生态方面有它独特的方面,他是通过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环境,四季如春是深圳的优势,四季如春也使得各种植物、动物自然生长。完全的放任是做不到的。第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的配套能够自身维持。比如我们商业、会所乃至其他的一些,例如健康服务中心这样一些设施。有些社区把它完全封闭,而不对外开放。我们也在尝试这样的做法。我们怎么样方便我们的住户能够在5分钟之内到达他所去的地方,能够得到他所需要的服务。黄总刚才讲到香港接驳的交通,据我了解深圳这方面是不允许的,这里有严格的红线规定。在大路口70不能开入口的,如果我们政府能够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通过发展商作方案然后微调审批,可能会更合理一些。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就是人是否自由。刚才晓都说到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我觉得不是,因为只有选择才是自由。在美国的自由和欧洲的自由是不一样的。你在希腊看到的海滨建筑,那可能是零乱的一摊,可以看到100个房顶。在中国你所希望的和谐融洽,应该是围合式还是四合院式的?现在已经变了,我们提供了一个既有私密的室内空间,又给他一个公共的交流的场所。这样的做法可能更适合深圳,更适合我们将来3年、10年甚至70年的自由。我们应该洪海这样的自由,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大家一个交流的场所,在这样一个场所,无论通过网络、现实生活甚至家里女保姆的沟通、小孩与小孩的沟通都是一种自由。所有深圳的住区将来应该遵循这三个方式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洪海):感谢李总的提醒。直接把可持续发展话题也引入到了人权领域上。我们听听柏涛墨尔本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赵晓东的意见。

 

赵晓东:我是建筑设计师,而且长期以来对住宅区的开发投入了很多工作。今天在这个论坛上,面对大家我更愿意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因为和开发商经常交流在一起,经常问的问题就是谁来买我们的房子?今天借个话题,百姓居住与城市,刚才主持也听到了生态的问题,我愿意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说一说。说一说感受吧,首先说到环保这个问题,上到政府、中间到开发商,作为设计师每天都在探讨。

    今天我要说的这一点可能是它的另外一面,实际上每个人在每个场合,大谈环保,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如果同时环保成为了推卸责任、取得政绩、赢得卖点的噱头的话,那真正的环保可能会被推迟。我觉得真正的环保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资源是全球性的,至少全国性的。谈到环保,我有一个这样的观点,大家应该有一个公民的意识。就深圳谈环保话题有很多了,红树湾医院问题、立交桥问题、西部通道问题等等,在这些争议中,我们看到政府的开明、社会的进步,但是也看到对环保的一些误读。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红树湾医院问题,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可以表现一下政府的开明和公众的理解。但我个人认为,这两方面实际上是相对缺失的,更令人看到的是,即使在我们往往取得同情的公众层面,环保这个话题有的时候也会作为局部利益的一个争取。我不是说这个利益不该争取,但是我举的是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搞儿童签名。比方说怎么怎么样小鸟就会死亡,以此取得一定的权益。我个人认为环保的经念的不怎么样。我们作为公民意识,每个人都应该争取没有污染、没有油烟、没有噪音,但是作为一个在相对高档楼盘的公民来讲,当我看到开发商为我这个居住区挖来10年、20年的大树的时候,每个人都沾沾自喜,但是有没有想到这个大树哪里来的?如果这样就沾沾自喜的话,这就是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失。这样的观点走不长的。

    今天有一个题目是居住、百姓与城市。我觉得百姓这个题目今天在这里谈特别有意思。我有这么一个感触,深圳有没有百姓?我们在座的包括我自己是不是百姓。我不是理论上划分是不是百姓,自己认为自己是百姓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开发商讨论这个房子给谁,很少提到百姓这个概念。卖方与买方的认识,包括白领都希望成为精英、是商人都希望成为富豪,这是非常浮躁的想法。实际上开发商的浮躁、政府的浮躁往往也来自于百姓的浮躁,这是一个相对互动的过程。大家都想着适宜的生活、郊区化的生活,实际上从环保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资源并不全部支撑这样一个城市。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感觉的话,这是进入环保概念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正视我们人口密集、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