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武:城市居住的体验者,城中村是我们深圳别具一格的体系,就像15年前华侨城和蛇口工业区一样是一个独立管制的体系,那都是企业办社会。都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过渡的现象。不同的是,蛇口工业区由我们招商集团经营管理。华侨城由我们华侨城集团经营管理。他有旅游、有配套,城中村因为是由一般的村长管理,所以办的就是乌烟瘴气。其实这两种现象都是我们城市进程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刚才提到把它作为文物来保护,我感觉这很可笑。就算北京要保存四合院,也要看四合院是什么含量,绝对不是很破旧的、没有含量的。一定是一个时期他的建筑文化和社会文明的积淀,这才有价值。城中村也是钢筋混泥土结构,甚至危房,能保存吗?这里面相对生活成本低,所以很多人在这里住,但是带来的就是治安差。在城市经济发展当中,是不是要把它赶出去?我觉得不是把人赶出去,但是城中村应该消失。我们城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有多少人是我们需要的。我曾经看到一个调研,里面负面的东西比较多一点,这些负面的东西是不是城市所需要的?可能我们白天在街上,包被抢的,也许就在那里。所以城中村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城市所需要的。真正城市需要的第三产业服务,可以由政府进行有组织的进行管理、安置。这是关于城中村的看法。 刚才说到舒适的住宅环境。贺处说的很好。能够自由自在、在里面无忧无虑的,很写意的生活着。我有几个体验。我走的地方也不多,也不像晓都游遍世界,我在香港住了6年,在香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高级白领,其实我家还在深圳。按照工作要求,我每个礼拜天的晚上必须赶到香港,一般我9点从深圳往香港出发,下雨的时候我只要让家里拿一把伞把我送到车上,到了罗湖桥,外面不管下多大的雨,我可以安全走到家里。过了罗湖桥后,从九广铁路到九龙塘再转地铁,我当时在杏花村,所有过街天桥都是有盖的,所有交通的接驳都是在室内的一种环境进行接驳。人的分流都是做的非常妥善。另外到我家里后,你会感觉那个小区还有公园,海边有一个慢跑径,你可以在这里跑步。里面各种设施,吃的、住的、用的都有。你进入你这个楼里,那个物业管理者知道你是这里的住客,他才会让你进去。这是很安全的。你像中海华庭,这里也很安全,但是是有代价的,这里有围墙。后来我住在和黄的黄埔花园,包括太古城,这些都是密度非常高的社区,在这里面你感觉到,这里的公园都是政府划拨的,有公园、有图书馆、有差馆、有医疗,你感觉不舒服,5分钟就可以到医院。我感觉我们深圳总体规划基本配套有了,但是再深入一些的,特别是健身,现在我们一些发展商为了打动客户,必须做会所,会所做的很大,这样一方面会所经营比较难,另外利用率不高。如果政府把这个资源能够利用起来,在这里面我相信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进行统一管理,利用率会高,便利程度会更高。这是我对一个舒适环境的体验。 主持人(洪海):刚才黄总说了这么多。黄总第二个问题是对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关系的表达。前几年我们看到一个居住状态,所有楼房都是几道栅栏,然后有人嘲笑说天天自己在笼子里住,贼却在外面跑。我们单独围合的一个小区管理,甭说到你楼要刷卡,到了小区就开始要刷卡,这期间不知道要刷多少道卡。他可能会一种安全的感觉。但是事实上,这些步骤、这些安全的措施也是一个无形的屏障隔断他跟城市的距离。其实就是我们看到高层住宅上的一道栅栏,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的专家都谈到居住模式。我们看到国外很多城市,基本上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他的配套就是这个城市所拥有的一切,他的楼体也是城市当中的一部分,并不像我们现在所居住的环境那么强调小区的围合。这是一个有明显区别的地方。 黄希武:这跟我们社区也是有相关。其实我们要想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每一个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我为什么说城中村改造非常必要,政府需要加大力度,而且希望有更多的发展商有机会参与。 主持人(洪海):居住的状态也是跟城市发展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刚才贺处谈到人在城市间自由行走的状态其实也是跟城市发展状态有一定关系的。 冯辉:我83年到芝加哥,晚上6点满街都是警车,能开的商店全都是有栅栏的。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很恐怖的。到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城市更新对整个城市中心区或者整个城市依然保持活力发挥很强的功能是重要的。如果一直没有更新这样的作为,很可能就像我们罗湖商业片区,你会感觉非常可惜。他原来有很好的城市配套、城市景观,这些社会资源都浪费了。城市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城市居民需求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城市功能、城市社区有不断的更新。早十年,美国有一个女作家写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这里谈到了城市交通的问题,美国四个轮子走路的时间是特别早,交通成为了一个非常非常大城市问题的时候,这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也就完全下降了。城市分成很多不相关联的地块,把城市分割成很多部分。这是70年代写的一本书,80年代很快呈现了这个问题。我想对深圳这样1000万的城市,人均GDP全国一直排名第一,小车拥有量也一直排在前面。深圳对这个问题也应该尽早研究,不然城市交通问题对城市环境会带来30年前某一本书上阐述的城市的弊端。 主持人(洪海):好的,谢谢冯主任的观点。刚才我们都听了四位嘉宾的观点。其中不乏有很多是很有影响的,在这当中我们相信没有对和错,我们也不期望讨论可以得出一个定论。有更多的人的参与讨论,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好的,现在我们有请我们的第二轮嘉宾:他们是京基集团副总裁 刚才话题讨论中涉及了居住环境和城市发展这样一个话题,其实环境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大家不可回避的,也是作为城市的市民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曾经读到这样一组非常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关于环保方面的,我们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跟建筑有关的或者跟我们城市房地产发展有关的相关行业总体能源消耗额是占了目前国内总体能源消耗额的50%左右,也就是说占了半壁江山。这对能源消耗是非常惊人的,我们提出的口号以后要建一个节能的住宅,城市朝着节能方面发展。我们提出了很多节能的口号,但是具体怎么落实、应该怎么样在我们城市发展中处理好生态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可能是一个不变主题。在这里我们也非常想听一下几位嘉宾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观点。我们先请关总谈谈。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