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不光在中国,香港是我们深圳的近邻,大家都了解他。香港大概从50年代,他们那个时候也是四层,跟我们几乎差不多。00年平均60层,这是他们自己统计的。他们说香港到2050年会不会平均100层?这个谁都不知道。我们认为这就是英国统治者的罪孽,使我们香港同胞受苦。这是新界地区航拍照片(见图),这是他们新盖的房子,想象不到这是住宅啊。就是一片一片的住宅,密密麻麻(见图)。为了这个,他们曾经投入过力量。对这么密集的高层住宅对人的隐私有什么影响?对噪声、采光、城市热岛效应、通风都做过研究。他们也提出过是不是搞一些空中交往空间。我们今天有深大教授过来,日本上个世纪也做过这样的研究,但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都是在探索当中。这是我们在将军澳地区(见图),新界一个屋村,这个平台离城市街道20、30米高,下面全是公共部分,人已经不在地面活动了,人的所谓地面就是这一块,居民一般都在这里活动,很齐全,什么都有,幼儿园、网球场、游泳池,还有一个商场。这个时候人所谓地的概念就是这样子。这是他们对厨房间通风采光都做了研究。这是他对噪声环境也做了研究,对整个视线的影响、噪声的干扰。香港很多都是临着城市干道,非常密集。日照这方面,我们国内做的非常多了。还有通风的研究。因为有了高层后,就有高层风,当然也会受影响。04年SARS病后,这个研究加强了。淘大花园提出了一个风闸效应。这是他做的风模拟图,拗口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负压区。不管怎么样,我们香港同行因为他们高层出现的时间长,问题暴露的多,他们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我再介绍一个资料,日本。日本这个资料我通过这次国际会议拿到的,日本人的研究使我大吃一惊。日本人的居住没有我们密度这么高,也没有这么多高层住宅,可是他现在正在为下个世纪100年之后日本的居住环境作研究。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城市扩张了。东京从上100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扩张了几十倍,人口增加的三倍,他说60%人的每天上班要花1小时在路上。挤汽车、被人掏包等等都变成了文化。这些人口的问题、交通的问题使他们思考要换一个方式生活。他就说我把平摊的东西全部都提起来。这是他做的一个怪模样(见图),这是单体的,这是三个组合的(见图)。也有很多建筑大师参加到这项研究工作中来。这个东西就是最近建筑界一个专家做的研究,他就是给高层建筑做设计。这是一个日本建筑师做的东京车站的复合体(见图)。这是英国一位专家做的设计(见图)。日本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他要做到 这是我拍的深圳建筑,深圳也在高速发展。诸位各位恐怕大部分都在高层住宅,除非你特别有钱,你还住在占天又占地的所谓的联排别墅、独户住宅,大部分还是住在高层住宅里,而且还得是白领才有这个享受。现在亚洲地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曾经问香港专家,香港这种选择是被迫无奈的吗?他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他说香港目前只开发了27%作为城市居住公用,还有70%地区不开发,为什么呢?生态的考虑。他说我必须有大量的自然生态地区留下来。我认为这个想法有点天真,他毗邻我们广东,广东污染,他们也完蛋了。换句话说,高层好像是需要考虑的。可是高层有了后,我们这种居住方式对我们人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没有?我举几个例子告诉大家。为这个事我经常跟几个同行讨论,香港几个建筑师做了调查,75%以上的人认为高层好,景观好、空气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最大的不好说是担心有灾害。我问小孩智商有没有问题呢?长期住这么高,你的孩子傻不傻,是不是考不上大学。他们说没有这样的反映。这个调查是日本人出钱,请香港人做的。日本人想知道这样居住对文化有没有影响。我们天津最近也做了这样的调查,我们搞了一个课题,当然是很初步的,确实是有反映。一些父母对孩子坐电梯不放心,所以小孩子出去少了。老年人不愿意住在上面,愿意住底层,他希望与更多人交往。 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可以看出来,高层居住方式确实改变了人的居住空间形态,他对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是说我们做的工作还没有这么深入,研究还不够透彻。这是我们深圳的夜景(见图),很美啊。但是这种状态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吗?这张照片是北京古城(见图),后面真像钢铁巨人扑过来,很吓人。 我们居住的空间高度不断在提升,而且近百年这种趋势加速了,尤其是东亚地区,我们自己从4-5层变成50多层,香港也是如此,香港可能还要高。这种居住状态对我们生存发展、居住文化有什么影响?我们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作为承载数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面临这种抉择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用更大的智慧做更好的选择。这是我作为一个结语。深圳的高层比例非常高,建设质量和环境也在提高,理应应该在这方面为我们全国,乃至对我们全人类作出贡献,在这里我们共勉,把我们特区建设成为更加宜居的、有更深刻底蕴的居住文化地区,谢谢大家! |
「1」「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