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速记速录案例>>科技速记案例>>正在阅读

周国平:用哲学的理性思维剖析传统的人居文化

  来源: 黑匣子速记    作者:  黑匣子速记    类型: 原创    发表: 2006/4/1    浏览:   


   这两个东西相当于孔子说的,正义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予人。仁慈就像孔子说的,己利则利人。同情心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共同的。为什么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很多不一样呢?我觉得这是源头上说,西方是利己然后到推己及人。但是儒家哲学是否定利己的,人不能利己,只有小人才是利己的。他否定这个利己,如果没有对自己生命的爱,怎么推己及人呢?他没有东西可推。你自己不爱自己的生命,怎么同情别的生命。儒家哲学否定利己是一个大毛病。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推己及人怎么推呢?他往往从宗族关系、家族关系推。仁就是对别人同情。孔子强调同自己身边开始去爱别人。身边人是谁呢?就是家人、亲人。当然这也对。而且这种爱应该体现出有规矩。

    人最后落实下来就是家庭里的孝,儿子要孝顺父母。最后落实为孝。要守规矩。从国家来说就要落实到忠。臣民和皇帝关系就像儿子和老子一样,把孝推过去就变成忠了,像服从老子一样服从皇帝。所有全国人民都是他的儿子。这种东西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中国人居非常强调聚居,规矩很严格,等级很严明。但是在西方就看不到这种东西了。

    我们到欧洲旅游的时候,除了教堂就是看城堡。一般家庭都是一个一个小家庭在那里住,他没有大家庭聚集在一起的,他最多请一些朋友聚在一起。他是比较强调个人空间。

    从中西哲学比较来看,可能跟中西居住文化有点关系。但是我想这里面我再补充一点,我们说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比,没有形而上学、没有个人主义。但是我们更广的看中国哲学的话,其实中国哲学有形而上学、有个人主义。在哪里?在道家那里。儒家没有,但是道家有。但是道家这个东西是不占主流地位的,但是对我们居住文化有相当影响。这次华联做的城市山林从道家那里寻找他的哲学根据,我觉得是找对了(众人鼓掌)。

    首先道家是有形而上学的,这是哲学界公认的。最早提出形而上学概念、追问世界背后是什么东西的是谁啊?老子。中国最早的形而上学概念就是道。在老子看来,世界的根本是什么?就是道。道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从老子来说,他很明确把道看成是世界终极的东西、根本的东西。人是遵循大地的原则,根据大地来生活的,以大地为规则、为自己的榜样,地是以天为自己的榜样,天是以道为自己的榜样,道发自然,有人理解为道义自然为榜样,有人又说这样不对,应该是道义自己为榜样。自己不是大自然,是自己的样子,道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来存在的。这是比较细微的不同,问题不大。不管怎么样老子是形而上学的。他说万物都是由道转化来的。

    到了庄子,庄子说道是自本自根,自己就是本,自己就是根源。天和地为他生出来的。很明确,他对世界的终极有自己的解释、有他的追问。

    不过老庄的道和西方形而上学有一点很大的不同:西方柏拉图哲学是把世界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质。一个是现象在他看来现象是虚假的。本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背后本质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这个东西最后造成容易否定我们这个世界。容易否定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否定我们的世俗生活。从好的方面来讲,他有一种超越的追求,最后就走向了宗教、上帝。

    老庄不一样,老庄所说的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无所不在。并不是世界分成本质和现象这两个方面,本质就是本质,现象就是现象,两个方面不沾边。不是这样的。按照老庄的说法,道在这个世界无所不在。

    另外,他是不可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是勉强用了一个概念说的。不像西方哲学,他把世界本质说的很清楚。最后结果就有这样的区别,西方哲学最后走向的是超越,他要超越城市世俗生活。中国老庄哲学、道家哲学走的是超脱,不是超越,他不否认世俗的生活,但是你要超脱一点、保持距离。

    西方哲学走向宗教、神。老庄哲学没有这样,他走向的是一个精神境界。后来道家变成道教,我觉得这是歪曲的道了,走样了。

    像庄子非常强调一种精神境界,人应该与天地精神往来,超脱现实生活,不要追求功利。老子也是这样说,应该过自足的生活、恬淡的生活,不要跟世界争什么。要超脱。另外要有一种精神的境界,这种精神的境界就是跟天地精神相往。用庄子的话说,跟我们世界造物者一起周游世界。这样一种境界,而且是超脱的、生死的,他讲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不要把世俗的东西看得太重要。结果到了道教里,想把精神的境界变成一种现实的东西,不生不死,长生不老,变成神仙。所以到了道教,基本上就是一些养生术、炼仙丹啊,真的想要长生不死,这就是走样了。这些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

    另外个人自由主义这种东西在道家也有了,严复也看到了这一点,严复说中国没有个人主义,主要是指我们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没有个人主义。老子庄子那里已经有了个人主义的思想。

    按照老子的看法,道这个东西是本来就存在的。他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但是他就成就了一切,用他的话,道无畏而不为。

    用老子的看法,我们治理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他说圣人行不言自教。你不要专门做什么去统治别人,你不要去说很多话。

    老子给庄子有一句话特别典型说明了道家对治理国家的看法,可以说是道家的政治学说,他说人界自修,而不治天下则天下治。你不要专门采取很多措施去治理天下,这样的情况下,天下就自然而然治理了。这就有点像我们说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概念。政府不要做事情,让老百姓自由、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个社会就太平了。儒家搞了很多规矩,结果就天下大乱。这是老子的看法,可惜中国一直是儒家成为了我们的统治思想的主流。

    严复说这些实际上就是西方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是很一致的。

    这是道家个人主义的一个方面。另外道家在人生方面非常崇尚超脱功利、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就是我刚才说了,像老子说,知足者富。恬淡未足。强调不争,因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跟你争。他又说,事情做好了,你就退,这是天之道义。

    老子是比较强调超脱的。像道家这种思想,战国时期有一本书叫《淮南王》,这里归纳的很确切,生命的东西要保护好,不要让物质的东西所损害。庄子提出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精神境界。道家这种东西在中国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的统治历来就是儒家的一套,中国的文人其实也没有办法,他也在儒家这一套里,他的出路无非就是读书、做官。你有学问后,皇帝看上了,让你做官,这是唯一的出路,精神上是很不自由的。

    但是道家的思想给中国的文人提供了一个个人精神自由的天地。要是没有道家,中国文人就更惨了。入道复古,要做官、做出成就了,对这个社会作出贡献。道家实际上要你超脱。其实中国很多文人都是从道家里找到了安慰,一方面你做官的时候,他也仍然保留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比较超脱的心态。另一方面,一旦做官做不成了,还有退路,就过道家倡导的生活。

    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就是摆脱世俗、归于自然。

    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很有意思,就是中国的文化。实际上道家给中国文化增加了两样东西:第一,崇尚人的个性。在儒家哲学大格局里,让人有一种追求、精神自由有一种方式。儒家这个大格局你是跳不出来的,但是这里面保留了一种个人追求自由,基本是靠道家主导。

    另外给中国文化保留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亲近自然。儒家是不讲这个东西,儒家和自然关系不大。尽管《论语》里也显示出了亲近自然的理念。有一次他问他的学生最喜欢什么?有一个学生说就是这样的生活,假日里几个朋友出去,带着孩子去划船、唱歌。孔子说我同意你的意见,我觉得这是孔子最可爱的表现。但是这是道家的基本理念,就是喜欢大自然。

    在儒家这样一个功利大格局里,他讲究个人精神道德的修养,修身、治国、平天下。在这样的大格局里,道家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保存了一种寄存山水的心态。当官的时候可以寄存山水。当不了官了,还有一条退路。道家这个思想是中国文人重要的精神寄托,而且对中国的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你们想一想,中国的诗歌、美术、绘画,山水是最主要的主题。我觉得这一点都不奇怪。这是中国的文人在儒家的压制之下要找自己的释放,找自己的自由,要轻松,他只有一个办法,唯一的领域就是自然。一进入社会就是压抑、就是伦理、就是秩序,就是功利的东西,唯一领域就是到自然里去。所以中国的诗歌、绘画主要是山水。诗歌的主题很多,但是山水最重要的还是自然。我们中国文学基本上是在道文学,这个是伦理道德的道。在这样的格局里。这里保留了道家真性情的文脉。

    中国最有真性情的,我不说最伟大的,起码是伟大的一部分,这些有真性情的文人都是受道家影响,非常喜欢老庄。从最早魏晋的文人,然后到陶渊明、唐朝李白、宋朝苏东坡,这些人都是非常可爱的,文章也写的好。在那样的空间里有真性情。这些人都是酷爱老庄。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