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速记知识交流>>正在阅读

我眼中另一面的速记

  来源: 北京    作者:  潜龙在渊1    类型: 转载    发表: 2006/3/18    浏览:   


网站,大同小异。
  有关速记的历史网上到处都是,再拿它来作个开篇多少显得有点儿俗,况且“速记的历史”当中一定会提到的手写速记和今天的电脑速记看来也几乎毫无关系,之所以到处都能找到“速记的历史”,不过是一些公司拷贝下来充个网页的场子罢了。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放上速记的历史就能表现出这家公司也是有历史的,有历史的公司当然是专业的、值得信任的,最起码也是有一些自己创造出来的背景的。可速记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公司的历史充其量也就是博知情者一笑罢了。历史是属于大家的,速记的历史当然也是公开的,公开的属于大家的东西被引用自然没什么好争议的,可公开的却不是属于大家的东西还是被拷来拷去就多少让人有些无奈了。曾见凤尾竹叶在“中国速记大揭秘”当中说到“几乎所有公司的委托录入协议、保密协议、收费标准都是一模一样… …”,遍览各家公司网站,能找到点儿真正有自己网站内容的少之又少,就连样式几乎都一模一样,顶多就是你的照片由左往右,我的照片由右往左,但会场还是那个会场,周华健还是那个周华健。究竟是哪家速记公司先有“真正自己的网站”已经不再重要,面对这一“大同的世界”,我们也只能窥网站一斑来见速记全豹了。

公司,进退维谷。
  大概两三年前,速记公司一夜之间冒出十几家,发展到今天,在全国已有近百家,这些公司今天都在干什么?它们今天都发展得怎么样?它们的赢利情况如何?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从速记市场说起。起初的速记是面向法院推广的,客户群较单一,应用面也不广,在速记服务也就是现场会议记录这一市场被渐渐挖掘出来的时候,也就是两三年前速记公司遍地开花的时候了。
  成立公司时,大家看好的都是它的潜力巨大,并且属于可操作性强的冷门行业,面对200元/小时的收费,大家都在算,一个人一天1600,一个月工作20天就是32000,除去速记员工资等开销,如果公司有10个人,一个月赚10万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在这时,大家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个速记服务提供商。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尤其在当时的速记行业,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公司开始运作之时才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两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一、客户从哪里来?二、速记员从哪里来?
  冷门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对它的认知度不够,面对一个自己都说不太清楚的技术,想要让别人来接受并应用它,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因为看好的就是它冷门,看好的就是它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而且大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谁敢第一个吃螃蟹、谁能把冷门做成热门,谁就是最先受益且是得益最多的人,所以大家还是满怀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发着市场。当终于见到一些成效时,更大的问题来了。
  找遍所有关系,用尽各种办法,终于谈下来一个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客户,又突然发现自己没有速记员。首先想到的是之前与合作方谈过可以借人,对方能不能借暂且不说,只说费用,就算接下来的是一个两天的会议,服务费不过也就是个来回的飞机票,如果是一个两小时的会议呢?面对这一情况,为了能够有自己的速记员,公司开始到处去挖人。但不要说当时,就是在今天,全国又有多少合格的速记员?有些公司毕竟有办法,通过各种渠道、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挖到了人,又发现客户只是那么一两个,速记员带来的收益根本连付他那三四千元的工资都不够,同时速记员感觉到这家公司根本没有业务以后也另谋出路离开了。
  这就使得公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冷门的市场不能一夜之间打开,合格的速记员不能轻而易举找到,有人时没业务,有业务时没人。面对这种死循环的窘境,面对那几千元一套的机器,就这么被套牢实在不甘心,于是大家就开始考虑搞培训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