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速记>>正在阅读

隔辈教育存在的误区速录(1)

  来源: 广州    作者:  黑匣子速记    类型: 其他    发表: 2010/7/27    浏览:   



    隔辈教育也算是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之一了,越来越多老人承担起照顾和抚养隔辈子女的义务,当老人的育儿传统经验与今天的育儿新观念不可避免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时候,我们如何选择?当一个家庭不得不选择隔辈教育的时候,又如何选择和规避隔辈教育的负面作用?让爷爷奶奶不仅帮我们养好孩子,而且配合我们教好孩子。
    几乎所有的年轻妇女都知道隔辈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爱和溺爱,几乎所有人都赞成孩子最好自己带,然而由于工作的压力、事业的困惑、健康的因素、诸多原因的纠集,导致70%的中国家庭上演着隔辈教育。隔辈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社会大问题。到底隔辈教育好不好?似乎不能一言而概之,我们需要辩证地来看待隔辈教育。首先我们要看到老年人带孩子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三大优点,一是对孙辈的发育成长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得到了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的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二是对子辈有利,子辈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接取教养,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干事业。三是对祖辈有利,不仅可以解除孤寂,从孩子成长中获得生命力,还可谓老有可为,发挥余热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裨益。
    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接受隔辈教育的弊端,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隔辈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爱、溺爱,有60%以上的少年失足与隔辈老人教育不当有关。一个30%,一个60%,两组数据足以抹杀隔辈教育的好处,让绝大部分人从主观上选择放弃隔辈教育。然而残酷的生存现实等客观原因,使得年轻父母常常无暇照顾孩子,不得已必须要把孩子交给人,于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隔辈教育的问题所在,并且找出解决隔辈教育弊端问题的合理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隔辈教育的问题出在哪?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看下面几个隔辈教育误区,也许你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老年人对孙辈有求必应,只要是孙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给予满足,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年人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之所以产生上面这几种情况,主要还是隔代亲的“亲”字泛滥。祖辈对孙辈常常包办代替一切,有求必应,缺点包容、错误体谅,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一些专家还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一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会过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则不然,有的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
    误区二,以经验代替科学,垄断对孙辈的教育权。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的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归结到祖辈们身上,年轻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种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比较而言,祖辈们的确更容易靠经验来带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时至今日他们学习新知识较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而且祖辈们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因此经验与科学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三,隔辈世界隔代传播。祖辈人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多年以前,与当代社会发展存在某些差异,通俗一点讲,有不少老人看问题的眼光陈旧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与这样的老年人待在一起,容易导致教育上的拖代。
    误区四,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可以说是隔代抚养又一个不良后果,这里涉及到的亲子隔阂包括两层,一是祖辈们对父辈的隔阂。一是祖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或者为了笼络孙辈的情感,经常给孙辈一些小恩小惠,父辈看不惯,就有可能从中进行矫正。父辈管教孩子,祖辈横加袒护与阻拦,这些都会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二是祖辈的过分宠爱与父母的严加管教,会使儿童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爱我,爸爸妈妈并不爱我,于是虽然是同样的爱心却导致了双重的伤害。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亲情就会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风港。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与成才的。